個人從1979年進入報社,先後當過記者、企劃、活動指導,還有影劇版主編,這二十年來一直從事和報紙、電視、唱片、和電影相關的傳播工作。
和電影的淵源,也持續不斷,從最早在作家白先勇私人邀請下,幫忙提供意見給【玉卿嫂】,後來,吳宇森主持台灣【新藝城】的時候,又在白先勇和吳宇森支持下,參與林清介導演的【孤戀花】的編劇,算是從此開始正式從事編劇工作。
進入電影圈,前後做過六、七部電影的編劇。
期間,又遊走電視圈,寫了【清宮煙雲】、【朋友好久不見】等等,將近十檔連續劇。
最近幾年,電影不景氣,個人卻有機會繼續參與一些鳳毛麟角的大製作,執筆擔任編劇,像是:金鰲勳導演的空軍勵志電影【傲空神鷹】,描寫【南京大屠殺】,大陸導演吳子牛導演的【南京1937】。
個人這一路走來,前前後後,編寫的國片,也已經有十幾部商業電影。
老實說,這二十年來我絕大部份的工作都是為國片找生路。
早期,林登飛找我去接任中影公司製片組組長,策劃、催生了中影第一部有大陸影后斯琴高娃參加演出,陸小芬領銜演出的【販母案考】。
後來離開中影公司,又進入龍祥電影公司,從事國片的上片廣告文案,宣傳戰略,七、八年當中,經手將近一百部港片。
這些年,雖然國片不景氣,回到電視圈當新聞節目製作人,但是算起來,仍然一直介入國片的幕後各個協力工作,真的是【電影圈的老兵】。
我們都很清楚,很多電影都耗時費工,像是卡通、動畫,從開拍到完成,動軋一個案子要好幾年,在外國,可能連公司經營權都換了老闆,電影卻還沒有殺青。
【拍電影,是和時間賽跑,拍電影,是和幻想對決】,專家還會跌破眼鏡,誰說沒當過導演,就不能拍一部賣錢又叫好的電影?
已經過世的老編劇,【戲說乾隆】的宋項如,生前跟我說過:【人在二十,可以寫詩,人到三十,寫寫小說,但是,非到四十以後,才懂得人生,懂得寫劇本、當導演】,很多人也說,年齡代表人生經歷,可以使的作品更有感情。
國際大導演大衛連在57歲的時候,才拍出偉大的【阿拉伯的勞倫斯】,只要肯作,沒有一件事,可以被判定太遲。
電影之所以被視為重要的文化藝術,就是因為它透過藝術表達,經常能夠揭發真相,所以,誠實面對歷史,真誠面對未來,使得以政治為背景的電影,一直是歐美市場的共同興趣。
【政治電影】的大師CONSTANTIN COSTA-GOVRAS,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高華斯,三十年前,1969年,拍出全球震驚,票房驚人的【Z】,台灣還一度禁演過。他在1982年,拍出的,傑克李蒙、西西史派克演出的【失蹤】,得了奧斯卡【最佳外語片獎】,票房傲人,1989年拍的,潔西卡蘭芝的【父女情】,更是讓人看了盪氣迴腸。
這些電影,都有偵探片的影子,所以,才不會流於說教,生澀難懂,【天公金】希望走高華斯的路子,探討政治傷痕的歷史背景,和面對傷痕的態度,同樣會選擇偵探片的緊湊結構,把觀眾帶進戲院裡來。
派拉蒙的一個高級市場經理,有一年在【坎城影展】告訴我:【電影,是全世界共同分擔風險的資本主義】
他說的【資本主義】,英文上,其實也就是【投資】這個字。
過去幾年,因為報社的工作,我必須負責報紙上的新聞供應,因為電視的新聞報導,我必須負責電視上的新聞轉播,推動當時高難度的衛星轉播.
我前後去了九次坎城,參加過六次【坎城影展】。
根據以往難得的經驗,個人先後幫忙TVBS、三立,完成四十八屆、五十屆,兩次歷史性的【坎城影展】娛樂新聞轉播。
【坎城影展】衛星新聞轉播,是國內罕見的大型【影展】衛星轉播,每次都長達十五天。
這之前,沒有人成功過,因為,它需要太多專業的專門知識和經驗,特別是對電視拍攝、和電影知識的了解。
至於,衛星轉播,因為牽扯的問題,又多,又大,又麻煩,更是叫人頭皮發麻,諸如,錄影、剪接方式,歐洲系統和我們的【NTSC剪接】完全不同,處理起來讓人傻眼,加上隨時可能發生的到【電器維修】,前前後後,大概有三十多個問題,需要事前解決。
可是,最大的問題是,我們的電視人、電影人,通通不了解,外國人在【坎城影展】後面,想些什麼?
這就是派拉蒙的高級市場經理告訴我的:【電影,是全世界共同分擔風險的資本主義】
他們的看法,基本上是完全一樣的,也就是說:【電影的回收,是不能單靠生產地一個地區的】。
這是一個【自由經濟】的市場機制,也是一個必然的現象,即使對好萊塢來講,電影收入單靠【內需市場】,是絕對不夠的。
美國電影,全世界一年可以賣150億美金,換算台幣將近5000億,就是說,好萊塢更需要把成本分攤給全世界的觀眾去分攤,否則,他們也花不起錢拍電影,而【市場展】,和【藝術影展】都是不能忽視的。
【全球分攤成本】就是要把產品走出去,為了這一步,藉助【市場展】,和【藝術影展】,實在是全世界搞電影的人,都需要認識的【銷售窗口】。
個人多年來,因為對電影有興趣,參加多次國際影展,除了【坎城影展】,還去過【威尼斯影展】,【東京影展】,得到一些心得,這些心得,讓我十分肯定,只要能夠拍片,就能【內外兼修】,銷售【地區版權】,積少成多。
但是,並非任何電影都能賣出【地區版權】,它需要一套細密的設計,更重要的是,必須先考慮到市場,也就是所謂的【市場眼光】。
這種【市場眼光】是有經驗基礎的,個人相信,這些年來,已經約略摸清門路、掌握一些國際口味。
此外,又因為它包容了引起影展關心的各種創作因素,包括這是第一個探討台灣【白色恐怖制度,肅清匪諜】的歷史背景的劇情片,加上新導演、新風格,這種清楚反應市場走向的片型,【賣埠】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。
卡列拉斯首次訪台演唱
1995坎城影展50週年
攝於坎城
1997 接班人巨形海報看板
攝於坎城
1997 楚浮資料照片
攝於坎城
1997東京影展最佳影片Perfect Circle 導演
攝於東京
與金鰲勳導演合作電視劇
1997與演員Jeremy Iron
攝於威尼斯
1997衛星報導威尼斯影展
攝於威尼斯
1999/12 導演吳宇森捎來暖暖的祝福
2000慶賀趙文瑄生日
攝於台北